天智航参展COA2025圆满收官,医工融合共拓数智骨科新篇章
2025年11月12日至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在天津隆重召开。天智航与科仪携手联合参展,带来众多智慧骨科前沿技术与产品,包括天玑思睿手术机器人,天玑AIO手术机器人,天璇星耀三维C形臂和天璇星熠二维C形臂等。
值COA创办20周年之际,也是天智航成立20周年,我们怀着对中国骨科智能化同行者的无限敬意,在展台上举办了“循光廿载 医路同行”庆典仪式。
展期内,天智航开展了10+场数智骨科学术活动,大咖云集,火爆全场,全面展示智能化技术在关节,脊柱,创伤等全骨科众多临床术式的前沿进展和技术应用。
循光廿载,医路同行
二十载深耕不辍,天智航从骨科智能化领域的“开拓者”成长为“领航者”,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中国智慧骨科专家的信任与支持。此次庆典,不仅仅是致敬中国骨科智能化20年突破创新的峥嵘岁月,更是为下一段征程的扬帆启航,蓄力前行!
天智航公司董事长张送根先生表示天智航始终秉持“源于临床、医生共创、归于临床”的医工融合理念,这不仅是公司过去取得突破的基石,更是未来持续推动智慧骨科发展的核心路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发表致辞,他强调天智航通过创新技术赋能临床,是推动中国骨科向精准化、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力量。
数智骨科,航领未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指出,天玑思睿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全面的力线、间隙、软组织张力等数据以及精准的截骨辅助传统TKA转向解析型TKA。该技术为关节外科树立了新范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王军强教授指出,手术机器人技术通过“影像感知、先验规划、机械臂执行”的标准化流程,正推动创伤骨科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洪兴教授指出,脊柱机器人需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重构与AI创新,突破当前瓶颈,实现从单一手术工具向全周期手术平台的关键跨越。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多名骨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围绕骨科机器人辅助TKA与THA术式应用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与思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为推动关节外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为期两天半的展期内,举办了多场天玑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实操讲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丛琳教授进行了天玑辅助脊柱手术演示与讲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杨德金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倪明教授进行了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TKA实操讲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唐浩教授全流程演示机器人辅助THA,现场人气爆棚,每场讲解都吸引了众多对智能骨科前沿技术抱有浓厚兴趣的观众。
深度聚焦,赋能临床
11月15日,天智航数智骨科专题会成功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何达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佩教授共同主持。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国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取得的成果,并呼吁同仁携手共推中国骨科事业发展。
在专题分享环节,著名微创脊柱外科专家周教授以《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历史演变与未来》为题,指出脊柱手术机器人正与人工智能及多模态导航技术深度融合,未来将向模块化、全流程方向演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周一新教授围绕《运动学矛盾解消方程》,提出关节置换术需通过解析化与个性化实现精准治疗。天津市天津医院刘兆杰教授则以《骨科机器人助力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之大势所趋》为题,结合临床病例证实骨科机器人凭借精准置钉与稳定三角固定,已在骨盆髋臼手术全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专题会场内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数智骨科作为学科热点在国内所引起的广泛关注与发展活力。

从机器人实操到术者思辨,从脊柱、关节到创伤,天智航正携手全国骨科专家,共绘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骨科未来。以二十年为新起点,天智航将持续深化医工融合,共拓数智骨科新篇章,为中国骨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