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第七届“基医会”盛大举办!超2000人相聚南京

第七届“基医会”盛大举办!超2000人相聚南京

互联网2025-09-15 18:42:24

9月12日-13日,由“医学界”主办的第七届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暨2025县域和基层医疗专科建设创新实践展(简称“第七届基医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智惠基层 健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超2000名代表参会,现场气氛热烈。

 

 

 近日,国务院批复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织牢基层网底,改善基础服务条件,优化保障基本服务,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本届大会的举办,正是这一战略部署的生动呼应。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姜仑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江苏近年来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大力推动人才、能力和机制建设,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他表示,江苏将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继续在强基层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为国家“强基工程”的落实贡献更多“江苏智慧”。

 

 

姜仑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强在致辞中指出,《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为基层改革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近年来,国家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基层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他强调:“强基工程不仅是健康民生工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次大会不仅是一次交流经验的平台,也是推动强基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实践。”

 

 

孙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主办方代表,“医学界”创始人、董事长陈奇锐回顾了“基医会”的初心与使命。从2019年第一届“基医会”举办至今,“医学界”团队已累计走访数百个县域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挖掘和推广了大量鲜活案例。陈奇锐表示,未来,“医学界”会继续作为记录者和传播者,把全国各地的基层探索经验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陈奇锐  “医学界”创始人、董事长

五大主题分享,聚焦强基工程

大会主题分享环节聚焦“强基工程”与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五位专家从宏观政策、地方实践、城市探索与学界研究等角度分享经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运行评价处处长胡同宇带领与会者回顾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胡同宇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运行评价处处长

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基层卫生事业必须把握的主线。目前,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已达104万家,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95%;基层卫生人员525.7万人,占比三分之一。到2024年,超过9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基本服务能力标准,近三分之一达到推荐标准。

胡同宇表示,下一步,全国将通过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基层机构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合理有序诊疗格局。

对于医疗界人士高度关注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强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他总结,《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0年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提出12项重点任务,围绕“能服务、该服务、服务好、服务实”四个方面展开,涵盖优化布局、明确功能定位、提升重点人群服务能力、加强设施和人才建设、推动数字化赋能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内容。

“强基工程不仅是健康民生工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孙强表示,要抓住设施升级、人才升级、数智化升级“三个升级”,推动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

作为大会东道主代表,姜仑在《强基固本 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江苏的基层卫生改革实践。截至2024年底,江苏基层卫生人员数突破35万人,占全省卫生人员总数的37.47%,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57.41%,全省989家基层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江苏已在69个县区全面推开,组建136个医共体,并在21个县区推动实施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改革。2023年,江苏率先出台并施行《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保障和推动基层卫生工作向更可持续、更加均衡、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

 

 

城市案例分享环节,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杭文权带来《人口密集型城市社区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的主题分享。闵行是上海人口第二大区,医疗服务需求旺盛。近年来,该区通过多样化的区域医联体模式整合资源,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全区已建成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分中心,基本实现15分钟就医圈;在儿科、康复、口腔、心理等领域率先推动社区标准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可以优先使用二、三级医院50%的号源。

 

 

杭文权 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主任

据杭文权介绍,2024年,闵行社区就诊占比已达到66.3%,高于上海平均水平。今年5月,闵行经验作为基层医改经验的“中国范式”登上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并被世卫组织盛赞为“以低成本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有效路径”。

主题报告最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黄丞分析了人口结构转型对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挑战。她指出,中国老龄化仍在加剧,未来十年人口负增长与慢病高发将叠加,加重医疗资源供求结构性矛盾。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资源利用不足”的“倒三角”格局,既带来就医压力,也造成医保支付负担。主动健康,医防融合,落实“强基工程”,协同共创医疗健康价值,真正惠及百姓和患者,才是更具有成本效益的健康中国之路。

 

 

黄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

黄丞提出,缓解矛盾的关键在于改革机制设计。一方面,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县域医共体内的医院和基层机构成为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要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优质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她直言,分级诊疗的落实程度将直接决定医改成败。“‘强基层’成功之日,也就是医改成功之时。”

特别活动展示,数智赋能基层

在特别环节,大会首先播放了短片《薪火相传:基层健康守门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致敬老中青三代基层医生的坚守与传承。来自河北、江苏、云南和上海的五位基层医生代表登台发言,他们中有行医50余年的赤脚医生,有坚守乡村二十余年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有新一代大学生村医和社区全科医生。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基层医疗的传承与担当。

 

 

随后,主办方“医学界”和讯飞医疗共同发起“AI相伴医路同行——数智赋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计划”,首批计划为1000名大学生村医配备AI智能助理,帮助他们在诊疗、用药、学习等环节提升能力。

 

 

主论坛最后还举行了“数智化赋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的机会和挑战”圆桌讨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原巡视员、国家县域医共体专家彭永主持,张家港市卫健委规信科科长刘军海,高密市市立医院党总支书记陈光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陈迎春,辉瑞中国区广阔市场事业部总经理张建辉,科大讯飞医疗副总经理马文君参与交流。

主持人与五位嘉宾从卫生行政管理、基层医院实践、高校研究、健康产业发展等视角,分享了他们在不同领域的经验和思考。

 

 

除主论坛外,第七届基医会还设置了3大案例专场,共展示了超80个兼具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基层好案例,涵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专科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内容;另有五大分论坛,聚焦医防融合、肿瘤防治、基层医疗适宜技术等热点话题。

自2019年以来,“基医会”已累计征集、挖掘超过200个典型案例,线上线下参与人群累计超过300万人次,逐渐成为展示基层卫生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届大会在“强基工程”政策出台背景下举行,集中呈现了各地基层卫生的探索实践,也为未来的医疗改革发展提供了参考。(张倩)

 

破局高危工况!南京高锐特防爆卷扬机为安全生产加筑防线